熱門關鍵詞: 斯堪尼亞 

曼-斯堪尼亞中國之路依然漫漫

時間:2010/11/22 14:53:28來源:方得網 孫俊杰作者:方得網 孫俊杰責編:0條評論

 

日前,瑞典卡車制造商斯堪尼亞(Scania)宣布,正在考慮與德國卡車制造商曼合并。如果交易成功,新公司將取代戴姆勒和沃爾沃,成為歐洲最大的重型卡車和巴士制造商。

 

$Next$

 

斯堪尼亞

 

大眾欲打造全系列商用車航母

 

其實早在2000年,大眾已經成為瑞典斯堪尼亞公司的最大股東,股比達到18.7%,并擁有34%的投票權,2006年9月,集團就向斯堪尼亞提出96億歐元收購計劃,但遭到了斯堪尼亞董事會的否決,同年10月,大眾公司總計購入曼(MAN)集團股份比重達到15.06%,成為曼集團最大股東。2008年3月,大眾汽車宣布收購瑞典斯堪尼亞(Scania)68.6%具有投票權的股份,此時的大眾汽車,已經在曼和斯卡尼亞這兩家商用車“大鱷”中擁有很強的話語權。

 

在今年3月的日內瓦車展上,大眾集團兼曼集團的主席皮耶希表示,大眾-斯堪尼亞-曼聯(lián)盟將實現零部件和技術共享,就像大眾暢銷車高爾夫為西亞特、斯柯達和奧迪車型提供平臺共享一樣。三者實現聯(lián)盟后,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商用車制造商。據業(yè)內人士稱,今后,大眾汽車可能只生產低價位的重卡,曼集團有可能生產中高檔重型汽車,而斯堪尼亞則只生產高檔重卡,形成差異化的產品格局。屆時,這個重卡品系齊全的聯(lián)盟將是一艘商用車的航母,促使大眾汽車商用車板塊在全球化競爭中“通天帝國”的形成。

 

中國之路依然漫漫

 

如果斯堪尼亞與曼成功合并,大眾商用車業(yè)務在華發(fā)展將會怎樣?記者對他們在中國的市場前景并不持樂觀態(tài)度。

 

$Next$

 

德國曼重卡

 

$page$

 

首先,銷量不給力,今年歐美重卡在中國市場頻頻發(fā)力,如斯堪尼亞全新R系列登陸、沃爾沃FM和FE重卡在中國實現亞洲首發(fā),雖然在新車發(fā)布上都在發(fā)力,但在銷量上都表現的很乏力,《廣州日報》的新聞《價格太貴 進口高端重卡中國銷量慘淡》中提到,戴姆勒、沃爾沃、斯堪尼亞在中國的年銷量大約在1000輛左右,這一數字不及國產重卡月銷量的1/10,其中沃爾沃卡車進入中國十年來保有量在10000輛左右,德國曼卡車在華銷量相對更少一些,而斯堪尼亞則可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。方得網記者近日在北京最大的物流市場新發(fā)地發(fā)現,物流市場近千輛的重卡中只有一輛國外品牌(沃爾沃),中國銷量已經成為眾多歐美卡車企業(yè)在華老總避而遠之的話題。

 

第二,卡車司機的購買力遠不足以支付高額車價。我國經濟在騰飛,GDP已經超過日本位居全球第二的位置,不過如果加上一個“人均”的話,我國現在財富分配仍然呈現“中間大、兩頭小”的特點,而卡車司機正屬于中間部位的最底層,歐美卡車一個拖頭的售價動則百萬元,再加上尾箱等配置價格就要小兩百萬,這對于靠卡車養(yǎng)家糊口的司機來說成本太高,記者在走訪各地物流市場的時候發(fā)現,所有司機對于上百萬的卡車購置壓力都比較大,如果有上百萬元,司機們更傾向于購買房屋。

 

第三,歐美卡車維修費用太高,進口東西維修費用昂貴,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,國產卡車如果換個普通零部件只需幾百元,而進口卡車的零部件則要上千元,而像發(fā)動機這樣的核心部件,進口卡車則可能要幾萬元“銀子”。十年前國內的物流市場是賣方市場,貨主需要排隊等車,而現在卻是車主要到處去尋找貨源,在這種僧多粥少的情形下,讓車主高價去維修自己的車輛,不是一件很現實的事情。

 

此外,如果大眾的商用車通天帝國成型,低價位的重卡可能是由大眾來生產,但具體價位如何,是否能在中國市場打開局面,還需大眾汽車花費很長時間上下求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