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門關鍵詞: 商用車  客車 卡車 從重汽、一汽的對外合資看博弈與霸王條款 

從重汽、一汽的對外合資看博弈與霸王條款

時間:2009/9/4 9:42:00來源:王冀作者:王冀責編:0條評論

 

    在中國汽車業(yè)全面開放后,商用車企業(yè)一直是中國汽車業(yè)的驕傲:它們將外國商用車企業(yè)牢牢地擋在了國內主流市場之外,讓眾多跨國公司無可奈何。但進入2009年以來,情況卻發(fā)生了180°的大轉變——先是福田、中國重汽2家業(yè)內領先的商用車企業(yè)在重卡領域開始尋求對外合資,然后一汽也將自己的輕型商用車業(yè)務打包與通用汽車合資。

 

  如此巨大的轉變,讓人不禁產生一絲茫然:中國汽車業(yè)難不成真的離開外國人就玩不轉了?

 

  并非如此!以我之見,這才是真正的合資合作,即建立在雙方各有所求基礎上的合作,才是能夠使雙方利益都最優(yōu)化的合作。

 

  只需仔細看一下上述3家公司對外合資的細節(jié),人們就會發(fā)現(xiàn),中國商用車企業(yè)在這輪合資中,與外方各有所求,圍繞這一點雙方展開了激烈的博弈。和這一點相比,此前許多乘用車企業(yè)的對外合資只能算是一邊倒的霸王條款。

 

  特點之一:中方品牌被納入合資公司中,這是與乘用車領域合資企業(yè)最明顯的區(qū)別。雖然此輪商用車企業(yè)的對外合資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到中國汽車業(yè)與世界的差距依然巨大——即便是在我們最拿得出手的商用車領域,中國頂尖的汽車公司仍需要向跨國公司學習——但無論如何,從中方品牌被納入合資公司這一點看,跨國公司至少承認中國制造的商用車已經具備一定的品牌價值,可以成為雙方合作的基礎。

 

  特點之二:國內企業(yè)在主動尋求強化自己的軟實力。無論是中國一汽的總經理徐建一,還是中國重汽的總經理蔡東,在談及自己對外合資的初衷時,無不強調這種合作并非針對中國國內市場,他們更希望借鑒外方的管理方式提升自己,希望借助合作伙伴的海外渠道更好的發(fā)展自己。這種尋求軟實力的務實做法表明,中國商用車企業(yè)已擺脫了簡單地引進產品以求打開市場,或者說追求“溫飽;這一低層次的訴求,開始追求有利于企業(yè)長久發(fā)展的“小康;生活方式。

 

  當然,這種對外合作也是以中方犧牲自己部分利益為代價的——中國重汽需要讓出其香港上市公司25%的利潤給曼公司,中國一汽也要把國內市場的收益讓出一半給通用。但既便如此,中外雙方的博弈格局已然由外方主導的極端,變成中外雙方共同讓出部分利益以求共贏的狀態(tài)。例如,重汽就通過合資拿到了曼公司數(shù)十年積累下來的44個發(fā)動機部件的示范文件,一汽也得到了合資公司同時面對國內外兩個市場的承諾。

 

  這種狀態(tài),與1984年通用汽車和豐田合資成立NUMMI時的狀況相仿。

 

  1984年時,出于向豐田學習的目的,通用汽車和豐田共同成立了一家名為新聯(lián)合汽車制造公司(NUMMI)的合資公司,前者以產品、場地等資產入股,豐田則以現(xiàn)金入股。在這家合資公司中,美方希望以市場換技術,學到日方在現(xiàn)場管理、勞資關系等方面的秘密,而日方則希望以技術換市場,打開通往美國市場的大門。

 

  現(xiàn)在,這種狀況也出現(xiàn)在中國商用車企業(yè)的對外合資中。以一汽與通用汽車合資組建一汽通用公司為例,中方希望能夠通過合資向通用汽車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法,并利用外方的網絡推動自己的國際化進程;美方則希望借助中方提供的產品進軍中國的和國際輕型商用車市場,謀求更高的銷量和效益。

 

    這說明一個很淺顯的道理:要想獲得外方的認可和尊重,中國企業(yè)要有自己的底氣,否則對外合作時只能任人宰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