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門關鍵詞:

公路客運市場矛盾多 清理掛靠客車腳步急不得

時間:2008/12/18 8:00:23來源:《商用汽車新聞》 馬鑫作者:《商用汽車新聞》 馬鑫責編:0條評論

 

    最近的公路客運行業(yè)可謂是新聞不斷:先是敘永—瀘州的運營客車罷運,隨后是青島—至濟南的長途車司機罷運,接著又是大理多個縣(市)際客運車主集體罷運。 

 

  需要厘清的是,事實上,以上罷運參與者和發(fā)起者都不是客運企業(yè),而是在成規(guī)模的客運企業(yè)旗下掛靠的“個體戶”。罷運的主要原因是他們掛靠的客運企業(yè)“清掛”,推行公車公營。

 

  這類個體戶在客運行業(yè)當中地位相當尷尬——他們沒有強大的財力做支撐,所以買不起高等級品牌客車;由于缺乏專業(yè)知識(很多個體戶都是全家上陣),他們對于客車的選擇更側重于價格;為了節(jié)約成本,車輛的保養(yǎng)也處于“三天打魚,兩天曬網”的狀態(tài)。而且為了在交完管理費(即掛靠費用)之后能夠多賺一些錢,他們采用了各種各樣的手段——擅自改變線路、擅自更改發(fā)車時間、站外招攬乘客等等,這也使他們背負了不小的罵名。

 

  從交通部下發(fā)《清理整頓道路客運掛靠經營工作安排》開始算起,“清掛”工作已經推行近4年的時間,為何由于掛靠所引發(fā)的矛盾在當下集中地爆發(fā)出來呢?

 

  這得從今年客運行業(yè)的“多災多難”說起。先是年初南方的一場大雪,讓很多客運企業(yè)蒙受了巨大損失;5月的汶川大地震,又嚴重影響了四川及周邊地區(qū)的客運運營;而休假制度的調整,更是讓客運企業(yè)每年的“掘金”旺季從3個變成了2個;各地高鐵的加快建設、鐵路專線的陸續(xù)開通,挖走了不少原本屬于公路的客源;而年終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,更是讓不少人取消了出游出行的打算,使得旅游客運和長途客運都遭受了不小的打擊。這些,都使得客運公司本來就比較艱難的經營雪上加霜。為了加強管理,形成規(guī)?;б鎭韺癸L險,很多客運公司都不約而同地加快了“清掛”的步伐。

 

  換個角度說,上述所說的種種壓力,客運企業(yè)承受不了,個體戶由于規(guī)模所限更加承受不了。很多客運企業(yè)可能認為,借此時機出手“清掛”,阻力更小、成果更好;不過個體戶可不那么認為,它們會覺得你在“趁火打劫”,于是矛盾就此產生。

 

  筆者并不認為這是個壞事兒,相反,這有可能是我國客運企業(yè)集團化時代的序幕。掛靠個體戶此次的“激烈反應”,恰恰證明了他們生存的艱辛。這標志著客運集團化、集約化,至少“收編”掛靠個體戶進入攻堅階段。

 

  如何把握機會?眾多罷運的案例給我們的客運企業(yè)上了這樣一課:不是出發(fā)點正確其結果就一定會是良好的,要充分考慮到合作雙方所處的地位和態(tài)度。

 

  不少客運企業(yè)忽視了個體戶的權利,低估了個體戶的“激烈反應”。從某一個側面來說,客運企業(yè)目前遇到的問題可謂是“心急吃不了熱豆腐”。

 

  所以筆者認為,此類事件的基礎不是強權,也不應是由規(guī)模決定話語權,而應該是建立在雙方利益基礎之上。掛靠的個體戶看重的是回報,因此注重雙方共同取得的利益,應該是客運企業(yè)“清掛”的核心和基礎。同時在執(zhí)行過程中也不應由單方來強行推進,而應該由雙方協(xié)商來進行。

 

  無論怎樣,讓人興奮的是,客運集團化、集約化的方向越來越明顯,動作越來越大,如果一切順利,這恐怕將會導致很多掛靠個體戶、小型客運企業(yè)在未來消失。而這對于一些排位靠前的客車制造企業(yè)而言,恐怕是最樂于見到的事兒——當市場上的消費者都是用車專家的時候,以往那些“山寨”客車將不斷喪失生存空間,而它們的市場份額必將進一步擴大。